绘就壮美大漠民族团结绚丽新画卷
——阿拉善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30 15:43 

8月30日,阿拉善盟举办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阿拉善礼物·邀您共享”阿拉善供销大集暨民贸民品展销活动。

牧野飘香、牧歌飞扬,金秋9月的阿拉善壮美如画。第42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启动以来,阿拉善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融铸北疆、齐心向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主题,精心组织策划,全力推进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系列活动。从巍巍贺兰到居延海畔,从定远古城到巴丹吉林沙漠,从草原牧场到产业园区,精彩纷呈的文艺展演,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处处能看到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动人画面。

火红石榴籽,殷殷团结情。近年来,阿拉善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深化落实“157”思路,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全盟上下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乐章,不断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如今生活在大漠阿拉善的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描绘出一幅幅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凝心铸魂 筑牢团结进步思想根基

9月18日,阿拉善盟直属机关工委、民委、教体局、工会等部门联合举办“声动机关 同心筑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诵读大赛。“各族儿女如石榴籽紧抱,用忠诚守护边疆,以团结浇灌希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与精心制作的视频,16支参赛队依次登台。选手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诵读经典、用真挚饱满的情感讲述故事,将“最好牧场为航天”等阿拉善大地上生动的民族团结故事娓娓道来。比赛现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通过诵读经典文学、爱国诗歌、民族团结故事等,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为守护“模范自治区”荣誉称号贡献力量。

“今天的朗诵都特别有感染力,声声入心,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更坚定了维护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念。”现场观众陈立明说。

凝聚思想共识,才能筑牢民族团结的深厚根基。阿拉善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引领,以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长效机制为重要抓手,强化宣传引导,不断完善教育培训、理论研究机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以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

阿拉善盟委、行署召开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动员大会,印发《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的决定》《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实施方案》,对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使贯彻主线“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更加明确。

阿拉善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校课程体系,举办专题培训班,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形式,编印《阿拉善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义》特色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基本培训全覆盖,课时比例超过20%。与此同时,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训基地,建立研究人才库,聘请40名盟内外学者、专家为研究员,系统梳理阿拉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推出了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中,我们以深厚的理论功底播撒种子,以创新的教学实践浇灌花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沃土中深深扎根。课程设计上,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宣传党的民族理论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同时,我们还会采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形式,鼓励干部结合自身工作谈理解、说做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阿拉善盟委党校统战理论与社会文化教研室老师马静说。

文化共融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阿拉善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浸润、宣传教育、典型引领,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坚持文化浸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团结之花,让民族团结的精神理念融入日常烟火。深入实施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推出大型原创音乐剧《征途如歌》、广播连续剧《大漠·飞天》等一批文艺精品,长篇小说《希吉尔和他的朋友们》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最好牧场为航天”“三千孤儿入内蒙”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成为引发心灵共鸣、振奋精神意志的鲜活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展馆、广场、影院等场馆场地相继建设,成为各族群众增进文化认同的“打卡地”,滋养着民族团结的种子。

漫步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营盘山景观公园,一尊尊讲述民族团结故事的雕塑矗立在道路两旁,有的表现了各族群众和谐共同奏鸣马头琴的场景,有的定格了航天员出征太空前的激动瞬间,不少居民驻足观看。“我几乎每天都带着孩子来这儿,他最喜欢围着牧民喂养的雕塑转,总问我雕塑里的人们在做什么。” 家住公园附近的居民马凯威笑着说,“我就给他讲阿拉善各族群众一起保护胡杨林、共建家乡的故事,时间久了,孩子都知道‘大家要团结在一起才好’。现在这公园不仅是休闲的地方,更像个‘活课堂’,平时各族邻居也常在这里聊天、跳舞,看着这些雕塑,感觉咱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为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宣传贯彻落实,阿拉善盟以“一周两月”为载体,常态化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报告会、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群众教育实践、演讲比赛、书画展、故事分享会等主题活动,在主流媒体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制作推介接地气、易传播、有共鸣的融媒体产品,解读宣传“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向人民群众讲明惠民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讲清幸福来源,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断巩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通过培育选树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阿拉善盟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荐申报和评选表彰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榜样和标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借此机会加快发展,扎实推进嘎查各民族群众共同富裕。”额济纳旗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斯琴高娃捧着荣誉牌匾,话语坚定有力。

目前,阿拉善盟先后有5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三个旗均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宝日乌拉嘎查、尼玛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不断涌现,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遍布北疆大地。

互嵌共融 共育民族团结之花

近日,阿拉善孪井滩学校围绕“石榴花开 童心向党”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会”“民族团结知识问答”“民族团结小短剧”、制作手帕扎染作品等系列活动,通过“看、听、说、做”多维联动,让民族团结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校园每个角落。额济纳旗第三幼儿园开展以“童心筑团结,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系列活动,通过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各族小朋友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了解 ,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力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青少年抓起。近年来,阿拉善盟扎实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签订了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跨区域协作共建协议,组织开展了“贺兰山下一家人 石榴同心中华情”等青少年交流活动140余批次,覆盖青少年3.4万余人次,汇聚起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的青春力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共同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阿拉善左旗第九中学学生高蔚然在参加“探丝路古道 访伏羲故里”全国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中收获满满。

城市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日益成为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场域。在城市民族工作中,阿拉善盟以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目标,培育20个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单位,创新打造“幸福环”“家·计划”“和美e家·心连心”等特色品牌,广泛开展“红石榴”志愿服务、“邻里节”“百家宴”等群众活动,着力营造和培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凝聚起同心向前的强大合力。

阿拉善盟坚持把旅游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天然纽带和媒介,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景区”“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工作,将主线融入各景区景点及其展陈场馆的规划建设、改造提升、活动策划、导游解说、旅游演艺等全过程各方面,以鲜明的目标导向推动“以旅促融”走深走实。定期举办阿拉善英雄会、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等文旅节庆活动,全面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连心桥”,旅游活动成为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重要载体。

同时,双向发力架起交流桥梁,通过“云”上签约、线下结对的方式,该盟先后与湖北、广西、新疆、四川等省区20余个市(州、盟)签订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合作共建协议,建立联动协作工作机制,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搭建了新的平台。

同心共富 携手共绘幸福美好家园

环村绿树成荫,笔直宽阔的马路两侧,一幢幢徽派别墅和砖瓦房错落有致,嘎查“农家乐”一条街“王家大院”“麦香村”“菊梅饭庄”等民宿餐饮户户相连,农耕文化展示厅古朴大气、民族团结进步广场壁画栩栩如生……走进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额肯呼都格嘎查,一幅美丽团结和谐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最坚实有力的支撑。近年来,阿拉善盟始终以民生保障为抓手,用心破解各族群众在就业增收、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阿拉善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导向,不断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通过 “名校+”“强带弱”“大协作” 的创新模式,在构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体系的同时,将共同体意识培育贯穿办学全过程,着力打造“教育提质”与“共同体意识”同频共振的育人格局。目前,全盟共建成基础教育办学集团(共同体)50个,覆盖42所中小学、幼儿园,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乡村学校全覆盖、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全覆盖。阿拉善盟优质教育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并惠及各族群众,各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

阿拉善盟将保障各族群众健康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谋划、精准对接,积极搭建高水平医疗合作桥梁,与38家区内外三级名优医院建立业务合作。通过引入专家团队驻点指导、开展远程医疗协作、共建特色专科门诊、推进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式,持续提升本地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其中,盟中心医院依托合作优势,成功突破16项关键诊疗技术,填补了阿拉善盟多项 “诊疗空白”,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边稳则国安,国安则民富。阿拉善盟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推进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十四五”以来,累计争取落实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8704万元,实施66个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大力提升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实现了民生改善、民心凝聚、民族团结。

“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条条通往家门口的平坦路、一股股流进院落的清澈水、一个个覆盖乡村的通讯基站。我们亲眼见证农牧区产业活了、公共服务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各族群众从‘要我守边’变成‘我要守边’,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北疆沃土越开越艳,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阿拉善盟民委副主任韩静波说。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如今在阿拉善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上,各族人民正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描绘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和美画卷,全盟呈现出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谱写出了一曲曲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篇章,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之花在大漠绚丽绽放!

“下一步,阿拉善盟将继续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守民族团结‘生命线’,团结各民族群众如同石榴籽般紧密相连、携手并肩、协力同心、奋力拼搏,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持续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阿拉善盟民委主任胡开武说。



信息来源:内蒙古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