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嵌式社区“铸牢”的实践路径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10 11:41 

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在互嵌式社区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做在日常、抓在平常,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守正创新、持续改进,特别是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做好社区各项工作,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抓住关键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互嵌式社区高质量发展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积极发挥社区主动性、创造性,推动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各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将互嵌式社区建设全面融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家园。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主线融入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把社区党的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帮扶济困等活动与“铸牢”教育紧密结合,落实工作措施和各方责任,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构建全面推进“铸牢”进社区的工作体系。

建强基层党组织。街道党委从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中选优配齐社区党支部班子,定期组织开展“铸牢”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强化理论武装,实现党员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机结合。通过动态信息收集会、每周工作例行会和社区事务协调会等平台,把“铸牢”的宣传内容、注意事项和活动形式,充分融入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确保社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打造“党建+”特色品牌。结合互嵌式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群众和治理工作重点,打造“党建+民族工作”“党建+便民服务”“党建+社区治理”等工作平台、服务品牌和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社区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提升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构建互嵌环境,打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公共空间

推动各民族互嵌融居。顺应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时代大势,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强化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引导,鼓励支持在棚户区改造、易地搬迁、老旧小区更新、完整社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保障性住房分配、保障性住房租赁等工作中,引导各族群众互嵌融居,推动各族群众融入更和谐的社区生活,更广阔的城市空间。

构建互嵌式社区空间。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公共空间,完善学习教育、工作生活、文体娱乐等功能性共享场所。统筹社区公共资源配置,搭建交流平台、创设共享空间,拓展各族群众日常交流互动的空间载体,主动创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机会,营造和谐宜居的城乡社区环境。

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党的理论宣讲与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宣传,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普及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法规、传播主流价值、收集社情民意、提供便捷服务,激发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各族群众内心认同,自觉成为社区大家庭的一员,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现代化。

营造交融氛围,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社区各族群众共享的文化阵地。充分利用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的手工艺室、舞蹈室、图书室、书画室等,日常开设居民喜闻乐见的课程,组织各族群众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文化活动。例如,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积极开展和美家庭、示范楼院等创建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民俗节庆期间,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搭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平台与桥梁。在活动现场通过文艺表演、悬挂横幅、屏幕播放、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和现场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民族理论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各族群众文化水平方面有所作为。根据社区实际,吸收各民族的社区工作者和双语工作者,联合社区老干部群体、志愿服务联盟等资源,组织开展适合各民族、各年龄段群众参与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及相关技能等培训。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党的民族理论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等,增进文化认同,强化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促进各族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权益保障、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体系,聚焦各族群众的职业技能和就业需求,针对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职业选择同质化和商业贸易种类集中化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各族群众的就业能力,拓宽职业选择。

打造公平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经营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强化市场科学管理,引导社区各族群众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去。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共富工坊等载体,鼓励各族群众联合创业、共事兴业、相互扶持、利益交融,激发各族群众的创新潜力和创业活力,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相关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和社区服务资源,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服务内容,构建“便民生活圈”。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对社区中的弱势群体进行保障性帮扶,因地制宜开发适合有特殊困难居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专职社工岗位等。(史强)



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