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从一粒草种到万亩丰收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09 09:57 

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蒙苜1号”紫花苜蓿生长情况。  

千余亩辉腾锡勒无芒雀麦进入丰收期。本报记者 郭小燕 摄   

沃野翻金浪,草种丰收忙。金秋时节的乌兰察布,天朗气清,初染秋黄,广袤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察右中旗,千余亩辉腾锡勒无芒雀麦正值集中采收的关键时期,连片的辉腾锡勒无芒雀麦,茎秆挺拔、穗实饱满,微风拂过,金色的草浪层层叠叠、摇曳生姿。

不远处,草种收割机引擎隆隆,来回穿梭,机器驶过之处,精准地将草种与茎秆分离,饱满的草种源源不断地被收集、脱粒,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图景。

“这就是辉腾锡勒无芒雀麦的草种,今年雨水比较足,草种的颗粒也长得格外饱满。”辉腾狼图腾农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姚俊文用手指轻轻捻开无芒雀麦的外皮,指着里面露出的黑褐色草种向记者介绍道。

无芒雀麦素有“禾草饲料之王”的美誉,营养价值高,产量大,适应性强,是优良的牧草,也是北方地区建立人工草场和环保固沙的重要草种。

“辉腾锡勒无芒雀麦,是地道的乡土草种,由乌兰察布饲草研究院、市草原工作站,以察右中旗辉腾梁本土无芒雀麦为原始材料,经驯化选育而成的牧草新品种。”姚俊文介绍道,“它的叶量丰富,适口性强,草产量高,种子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既具备生态修复功能,又拥有经济适用属性。2024年在中国农大检测发芽率为84%,目前扩繁面积4800多亩。”

谈话间,收割机的收集箱已经装满草种,随着工作人员的熟练操作,箱底的闸门缓缓开启,一颗颗饱满的草种顺势倾泻而下,不一会儿,收集草种的车就已满满当当。

“又是一个丰收年!”姚俊文难掩欣喜,笑着说道,“现在我们采集的种子,用于来年的生态修复和草种繁育,种子采收后,剩下的牧草还是牛羊的优质饲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乌兰察布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三北”工程攻坚战、草原生态修复及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草种基地建设,是破解草种“卡脖子”问题、落实国家种业安全战略的关键举措。截至2024年,乌兰察布已建成6.45万亩优良草种繁育基地,形成了苜蓿、无芒雀麦、冰草三大主导品种,初步解决全市草种生产品种单一、产量不足、生态修复用种依赖外调等问题。

位于丰镇市黑土台镇的内蒙古隆草高科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草高科),是乌兰察布市草种繁育基地建设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种业龙头企业,专注于高产优质饲草种子、生态牧草种子及农作物种子的育繁推一体化业务。

走进隆草高科的草种繁育基地,2万亩蒙苜1号紫花苜蓿郁郁葱葱,株高整齐划一,肥厚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泽。田间,有的正处开花期,细碎的紫色小花缀满枝头,有的则已结出种子,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工作人员穿梭在田垄间,仔细察看植株生长态势。

“这就是我们培育的核心品种蒙苜1号紫花苜蓿,你看它的荚果,是2至3圈的螺旋型,里面裹着的就是它的种子。”隆草高科的工作人员杨景怡随手摘下一株,举到眼前介绍道,“这片田是我们的留种区域,马上就要进入收获期了,种子很快就能采收,而其他区域则作为牧草用途,一年能够收割两茬。”

近年来,隆草高科聚焦构建现代草种产业体系,自主研发的蒙苜1号紫花苜蓿、丰燕1号燕麦等品种成为构建现代草种产业体系的核心载体。其中,蒙苜1号紫花苜蓿展现出卓越农艺性状,在标准化种植模式下,种植周期第二年可实现鲜草亩产突破4吨,第三年干草亩产稳定维持在1.2吨以上,较传统品种实现20%的显著增产。饲用品质方面,粗蛋白含量稳定在19.5%以上,规模化种植可实现亩均综合收益1200元。同时,发达的垂直根系系统能有效提升土壤固持能力达40%,生物固氮量提升至35kg/公顷,生态修复功能显著。

“通过深化紫花苜蓿、燕麦及生态草种的‘育繁推’全产业链布局,隆草高科已形成涵盖种质创新、智能栽培、草产品深加工的质量追溯体系,构建起科技创新驱动的现代种业体系,为‘三北’工程建设、沙化土地治理及生态修复建设,提供充足稳定的种源保障,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杨景怡说。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450毫米之间,由南向北递减。基于这一气候水文特点,市林草局坚持因地制宜,在降雨量较高且灌溉条件相对优越的南部地区,种植需水量稍高的豆科草种,通过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减少水资源消耗;在北部地区重点培育耐旱性强的禾本科草种,依托天然降水为主、适度补充灌溉为辅,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确保草种繁育基地建设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与此同时,在基地推广雨洪集蓄、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确保草种生产与水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平衡。

“2025年,乌兰察布市牧草长势喜人、草种收获满满。优质品种表现亮眼,像辉腾锡勒无芒雀麦这类高产量、高蛋白的良种推广范围扩大,助力退化草原改良成效显著,而且今年雨水充足,牧草长势格外旺盛,多地鲜草、干草产量较往年有明显提升。”市林草局草原工作站工作人员李静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良种培育,推出更多适配本地气候的优质牧草,完善牧草田间水分管理技术,加大推广力度,让好品种、好技术惠及更多区域,让草原更繁茂,为畜牧业增收和生态保护添足绿色动力。”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