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破融合”破局提质 司法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发布日期:2025-10-10 11:03
分享到:
【字体:  

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司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保障。我市两级法院聚焦“执破融合”改革,通过打破程序壁垒、整合司法资源,以“能执则执、当转则转、应救尽救”为导向,推动“执”与“破”有效衔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司法动能。

构建“三阶递进”机制,打通执破程序衔接壁垒。建立“立案识别—执行调查—破产移送”全流程“三阶递进”机制,立案环节嵌入破产条件初步审查,从源头识别潜在案件,执行阶段对资不抵债企业同步启动“预重整”调查,制定《执破案件移送操作规程》,通过“执破信息双向回流”机制将案件平均移送周期从45天压降至15天,形成程序闭环。

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多维提升司法效能。构建差异化司法服务体系,对“僵尸企业”实行“简案快审”,通过执行查控等渠道摸清资产状况加速破产清算。对危困企业提前介入推动重整或和解,平均审理周期43天,帮助企业完成债务化解并恢复生产。成立全区首家司法助企服务中心,组织“通法安商”座谈会延伸司法职能。库伦旗法院审结全区首例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通过“线上查控+线下调查”查清财产状况,促成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利息减免+分期偿还”协议,同步解除“限高”“失信”措施,既帮助诚信债务人重返社会,又实现债权人本金100%受偿,为个人债务清理积累可复制经验。

强化协同联动聚工作合力,构建共治共促工作格局。联动公安、税务等16个部门制定19项协作清单,明确财产查控、信用修复等职责,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财产调查,出台《破产管理人考核办法》建立破产管理人培育机制,设立100万元破产援助基金保障无产可破案件推进,依托“草原执行110”构建24小时响应机制,今年以来受理财产线索举报910条,执行到位686.42万元。

组建高水平专业团队,全流程跟踪强保障。组建由23名复合型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保障案件处理专业精准。推行“执破融合专员”全程负责制,设计标准化文书模板。实行“预审核—反馈—补正”闭环管理,案件移送平均耗时较改革前缩短65%。

企业重焕生机,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司法效能提升,执行难题逐步破解。资源优化配置,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停滞6年的房地产项目复工,普通债权清偿率达100%,帮助内蒙古康乃尔化学等企业重整后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激活市场发展动能。2023年以来移送审查执破案件50件,进入实质破产程序30件,移送审查率较改革前提升6.14倍,化解执行积案867件,引入第三方调查破解隐蔽逃债难题,司法效率显著提升。审结破产清算案件50件,化解债务54.3亿元,释放闲置土地2478亩、厂房13.6万平方米,“法院+税务”等联动机制凝聚助企合力,构建起法治护航的市场环境。


信息来源: 通辽日报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