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多门、跑多窗”到“一窗办、一网通”,从“材料多、流程繁”到“极简办、帮代办”,近年来,察右前旗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指南针”,在“速度”上求突破、在“力度”上见真章、在“温度”上显情怀,用一次次服务升级、一项项务实举措,让“办事便捷”从承诺变成常态,不断提高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优化窗口“强基础”:从“多头跑”到“一窗办”
走进察右前旗政务服务中心,“分领域综窗”“无差别综窗”的标识清晰醒目——医保、人社、税务等7个高频服务部门设立“分领域综窗”,其余事项全部纳入“无差别综窗”,“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已成为日常。这意味着,群众办理社保、医保、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时,不用再在不同窗口间奔波,“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多件事”成为现实。
这样的变化,源于对窗口服务的“精雕细琢”:通过优化窗口分布和人员配置,800项政务服务事项(含75项公共服务、625项行政审批)全部纳入中心集中办理,办事流程被压缩了近三分之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心累计办件量共4万余件,其中公共服务事项2万余件、审批事项1万余件。窗口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企业群众“少跑腿”的直观体现。
细节处更见用心:老花镜、轮椅、急救药箱、共享雨伞等便民设施在休息区随时可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涉企法律图书角为办事群众提供额外便利;就连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礼仪,都经过专项培训——从硬件到软件,“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藏在每个角落。
数字赋能“加速度”:从“群众跑”到“数据跑”
“以前办营业执照要带一堆材料,现在在‘蒙速办’App上填个表,半小时就收到电子证照了!”刚办完业务的商户李先生感慨道。这样的“指尖办事”体验,得益于政务服务的“数字革命”。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主线,当地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将数据共享作为“突破口”: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一端申请、同步审批、一窗出证”,让“串联审批”变“并联协同”,“群众跑”变“数据跑”。目前,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全程网办”,45类高频证照完成电子化改造,电子签章办理量突破20万件,签章率10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审批流程的“减法”和办事效率的“加法”。
“不用排队、不用纸质材料,连复印都省了。”这是企业和群众对“一网通办”的共同评价。数字赋能不仅提升了速度,也让“远程办”“异地办”成为可能,为在外务工人员、外地投资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机制创新“增力度”:从“怕麻烦”到“真放心”
“办事有章法,遇事有人管”,是政务服务“力度”的直观体现。当地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对紧急事项“急事急办”、特殊需求“特事特办”、复杂问题“难事巧办”,让“规矩”成为服务的“定心丸”。
为了打通“办事堵点”,中心专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诚信建设投诉窗口”:群众若遇到材料不全、流程不清等问题,窗口会现场协调纠错;企业若担心审批不公,可直接反馈诉求。同时,“服务直通车”“纪检监督岗”全程护航,确保市场环境公平透明。
“以前怕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变、流程改,现在有培训、有指引,心里踏实。”综窗工作人员小王说。中心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从高频事项办理到服务礼仪规范,全方位提升人员能力;对新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新流程,第一时间梳理成册、专题讲解,让“专业”成为服务的“硬支撑”。
精细服务“有温度”:从“办得成”到“办得好”
“我们企业刚落地,许多办事流程都不懂,多亏了帮办代办团队全程跟进!”某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说。针对企业“门不清、路不熟”的难题,中心设立帮办代办专区,为项目落地提供从咨询、指导到审批的“全流程陪跑”;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让“暖心”贯穿办事全程。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延时预约”服务成为常态:上班族可预约下班后办理,企业可申请周末集中审批;对于紧急项目,帮办人员甚至会主动加班,确保“不耽误工期”。截至目前,帮办代办中心已为78家企业办理审批手续139项,线上解答咨询120余次,协调联办事项12次——每一个数字,都是“想群众所想、急企业所急”的生动注脚。
下一步,察右前旗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将继续以“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快捷高效”为理念,朝着“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程序更简”的目标迈进,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的便捷,又有“温度”的关怀,为全旗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