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朗读,设置朗读按钮,默认不
朗读,老年人用户单击按钮即可对当前
区域内容进行朗读,再次点击,
取消朗读。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获悉:自治区财政2025年统筹安排下达中央和自治区相关专项资金8.24亿元,支持全方位挖掘北疆文化“富矿”、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上述专项资金,包括中央和自治区文物保护资金25081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5390万元、自治区北疆文化建设资金15000万元,以及支持宣传文化发展、艺术发展、乌兰牧骑发展、文化和旅游发展等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其中,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达2.06亿元,较去年增加0.09亿元。据了解,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自治区财政秉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化资金分配机制,在支持北疆文化研究阐释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社科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各研究主体突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研究;坚持塑品牌,将着力点放在提升北疆文化创作水平上,支持全区各宣传文化单位在文艺创作及音乐创新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通过支持“读懂北疆——解码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等项目,通过支持“北疆文化神州行”等活动,提升北疆文化传播质效;坚持拓业态,通过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北疆文化活动季”等项目,引导相关宣传文化部门树立“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理念;通过支持并实施“北疆文化赋能文旅产品”计划,推动文、旅、体、商融合发展;通过支持并创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把北疆文化融入乌兰牧骑主题创作和艺术辅导等环节,推动北疆文化进基层,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财政资源,并通过引导多方投入,持续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有效开展。”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2025-10-10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内蒙古以118项重点文旅活动为纽带,串联民俗风情、赛事活动与暖心服务,在8天假期里迎来2531.20万人次国内游客,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176.86亿元,让家国情怀与人间烟火交融,勾勒出全域文旅繁荣发展的生动画卷。双节同庆引领文旅消费今年国庆、中秋“喜相逢”,家国情怀与人间烟火交织构成各地文旅假日独特场景。内蒙古博物院特别推出“内博未央—月圆话中西”主题奇妙夜活动和“古希腊之美”“甘肃彩陶文化展”“院藏红色货币展”等3大特展专属活动,让游客在展览、社教活动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呼和浩特市举办“文明有我”广场舞大赛总决赛,吸引数千名群众同场起舞,共同祝福祖国;敕勒川草原东敖包公园每日上演沉浸式互动演艺秀《敖包相会》,实景仪式与精美服饰展览尽显民族风情。包头市夜间消费氛围感拉满,横竖街烟火集市、“夜光影·国庆灯会”同步开启,可吃遍各地小吃、与“嫦娥”打卡、玩投壶游戏,包头金街动漫展、嗨唱会不停歇,南海景区“古韵游园会”让夜间消费更具“国风”意味。通辽市悦来河休闲街区举办盛世华诞・悦享团圆国庆中秋双节活动,为游客打造“看演出、品美食、买好物、赏国乐、享氛围”的五维体验,日均客流破万。巴彦淖尔市以“渡·阴山”为核心,推出“渡·阴山 上草原”“去露营、去村里、品美食”等业态,打造多元文旅体验吸引游客,接待车辆3.8万辆、游客9.5万人次。文化体验新场景表现抢眼“文旅+”“+文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各地持续推出特色展览、非遗体验、民俗展演等活动,一场融合文化味、烟火气与时尚感的假日盛宴在内蒙古全域开启。国庆中秋假期,“文旅+体育”拉动效应明显,“蒙超”现场观看人数超过60万人次,带动经济效益1.76亿元,全网直播观看量1.18亿次,各地文创成为热门伴手礼,“蒙字号”农产品借赛事打开销路,“蒙超”流量有效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体育与文旅的精彩联动,实现了一场赛事激活全城联动的倍增效应。鄂尔多斯市打造无人机、烟花、喷泉“暖城三件套”表演,举办晋陕蒙百姓戏曲大舞台,集中展示晋剧、秦腔、二人台等非遗剧种的经典剧目与濒危技艺,形成独特的城市视觉名片。乌兰察布市独特的火山地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秘,开启“地质科普+仰望星空”之旅,亲近自然、独特新奇的旅游体验让人流连忘返。伊利健康谷用“趣味玩法+核心IP+在地文化”的组合拳,实现了体验感与传播度的双赢。各地旅客在内蒙古挖土豆,让“连捡带挖”等农事体验成为顶流,情绪价值满满。阿拉善金秋胡杨旅游季每天的游客接待量超过1万人,当地打造的胡杨林观光小火车、沉浸光影夜游、居延—黑水城遗址历史文化数字沉浸体验式音舞诗画剧等特色文旅项目,致力于为游客打造多样化、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暖心服务塑造内蒙古形象呼和浩特市节前“硬核”谋划,打造“15分钟文旅生活圈”,首发文旅惠民“一卡通”,实现全市24家景区及文体娱乐场所畅游,吸引力显著提升。包头和通辽等地推出旅游景区门票、星级酒店住宿消费促进活动。鄂尔多斯“暖城转转卡”覆盖21个景点。赤峰商圈叠加折上折。乌海凭票根享葡萄满减。阿尔山花式宠客,开放机关单位停车位1200余个,政府食堂推出5元、10元、15元惠民自助餐,一系列舒心便捷的服务让游客连连点赞。千万消费券与全方位保障,带动多地文旅消费环比增速超200%,真正实现“文旅惠民、文旅利民”。为保障假日安全,内蒙古各地文旅部门组织开展全覆盖检查,文明旅游宣传深入一线,游客出行井然有序。9月30日至10月8日,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6300人次,检查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单位2500余家次,受理旅游投诉195件,办结170件。全区未发生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和安全事故,游客出行文明有序。
2025-10-10记者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10月8日,随着满载汽车配件和日用百货等商品的1293次中欧班列,从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向俄罗斯,今年中欧班列中通道通行量突破了3000列,较去年提前39天。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作为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节点,也是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目前,从这里运行的中欧班列线路已增至74条,境外通达10多个国家70余座城市,国内辐射中欧班列大部分首发城市。自2013年首列通行以来,该口岸累计通行中欧班列近2.1万列,运输货物品类显著升级,新能源汽车、高端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从早期不足10%提升至40%以上,“钢铁驼队”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面对持续增长的跨境运输需求,口岸有效发挥“路政企”物流一体化营销联动优势,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实时掌握货源需求,优化手续流程,让数据、服务“跑路”,为企业和货主搭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通道。“我们依托‘数字口岸’系统持续推进无纸化通关,多举措优化宽轨接车组织流程,科学规划中欧班列集装箱卸车场地,增加专用作业线,全面提高了中欧班列运输质效。”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二连站技术科科长杨冬冬介绍。今年以来,通过科学调度、精准配载和高效协同作业,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实现了中欧班列的高效运转。前9个月通行中欧班列2909列,运送货物374.90万吨、33.06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1.2%、14.4%、10.5%。其中回程班列占比50.6%,同比增长22.6%。
2025-10-0910月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王伟中来到内蒙古展览馆,分别参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办好两件大事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绿色长城 生态奇迹——内蒙古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主题展。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包钢参加。10月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王伟中在内蒙古展览馆参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办好两件大事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主题展。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马建兵 摄“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办好两件大事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展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6个部分集中展示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王伟中、包钢等边走边看,认真听取讲解,不时驻足端详,询问相关情况。王伟中说,这个展览办得很好,看了以后很受教育。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三次到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连续5年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多次对内蒙古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充分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着力净化全区政治生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广泛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10月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王伟中在内蒙古展览馆参观“绿色长城 生态奇迹——内蒙古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主题展。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马建兵 摄“绿色长城 生态奇迹——内蒙古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主题展用169幅图片、110件实物展品和多媒体视频,全方位展示了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坚决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在内蒙古广袤大地上全面推进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壮丽图景。殷玉珍教美国小伙种树的故事、全自动播种机器人、防沙治沙前后对比图……这些生动的故事、直观的科技、详实的影像,吸引着大家的目光。王伟中说,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科学防沙治沙,集政府、群众和社会力量深度参与防沙治沙,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作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自治区领导于立新、包献华参加。
2025-10-08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不久前于广东佛山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内蒙古参赛的“八爪智能—高性能无人驾驶激光除草机器人”“沙棘全产业链高值化精深加工”分别获得“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赛道银奖和铜奖;“马背神韵—跨民族跨地域的马头琴艺术现代传播者”获得“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赛道优秀奖。总决赛期间,同步举办了创业项目成果展、资源对接、创业大讲堂及创业就业成果观摩等系列活动。在人社部遴选的20项创业成果展示中,内蒙古有两个项目入选:“八爪智能”凭借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亮相“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展示区;“马背神韵”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入选“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展示区。其中,“八爪智能”项目因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已达成在广东落地的合作意向。据悉,内蒙古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积极推动有意向在外发展的项目落地,同时加快获奖项目在区内的转化与应用,充分发挥优秀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持续讲好内蒙古创新创业故事,激励更多市场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2025-10-08“双节”假期期间,高速公路车流迎来高峰。据内蒙古交通运输厅统计,假期前4天(10月1日至4日),内蒙古高速公路车流量超365万辆。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假期出行“不断电”,内蒙古在正常运营的208个服务区内,已设置充电枪1705把,同时通过增设移动式应急充电设备、动态引导车辆至对向服务区等举措,缓解充电排队压力。截至10月4日,内蒙古高速公路充电使用率超70%的服务区有2个,累计出现排队超3辆车情况的服务区有9个。针对自治区地域辽阔、交通线路跨度大的特点,内蒙古交通集团蒙马新能源公司建立分区域应急响应机制,将全区按盟市划分为6个应急保障小组,提升节日期间应急救援效率。通过分析研判充电故障高发区域,在高风险高速路段沿线配置4台发电救援车,应对充电设备突发故障或电力中断等问题;同时配备2台对车互充救援设备,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度,确保突发状况下第一时间响应,保障车主充电需求。截至10月4日,全区累计投入充电设施运维及巡查人员1511人、充电秩序引导人员1453人,对服务区充电设施的巡视巡查累计达3354次,当前全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秩序整体良好。
2025-10-07近日,《2025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发布,内蒙古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提升至20位,比2024年上升4位。其中,创新潜力单项排名比上年上升1位,列全国第2位,在创新潜力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据《报告》分析显示,内蒙古排名提升得益于持续实施的一系列扎实举措。如“科技兴蒙”纳入国家东西部协调发展战略布局,联合科技部启动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平台扩能升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创新主体梯队培育、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研发投入攻坚、县域治理筑基、科技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落地、开放合作拓展等8大行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聚焦特定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在稀土、氢能、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特色乳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等领域和大科学装置方向,形成“7+1”点位布局,取得一批国内领先、行业领跑的代表性成果。《报告》指出,2025年,内蒙古目标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强化创新投入与企业培育,政府保持科技投入的刚性增长20%以上,并引导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标杆企业梯队发展,力争总量突破5000家,加速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与行业竞争力的整体跃升。据悉,《报告》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自1999年以来连续26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是迄今国内持续时间较长、评价体系较为稳定的评价报告之一。
2025-10-06